教学设计

“难忘小学生活”教学设计

广州市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 黄文娟

【教材分析】

本次习作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《难忘小学生活》,其中还分为“成长足迹”和“依依惜别”两大板块,这次综合性学习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,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、叙说成长故事、搜集个人及集体成长的足迹、写毕业赠言等活动来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,互相激励,重拾并珍藏小学生活中的难忘回忆。

【学情分析】

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了,还有一个月就离开小学,开始新的学习生活。在这六年里,发生过很多令人激动、喜悦、忧伤的事,这也是学生在人生道路起步阶段的难忘岁月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,结合毕业季的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,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次活动中,并从中回味了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在这毕业前夕,所有同学都不舍得离开这美丽的校园、同甘共苦的伙伴,所以本次习作是基于学生的情感需求,再一次回顾这些难忘的点滴,把难忘的小学生活写下来。

【设计理念】

1. 该模式按照构思、转译、表达三阶段开展:

从作文心理学解读发现,写作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,在工作记忆中加工,并及时将加工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,写作中伴随着各种不同加工水平之间的竞争。而写作困难的原因也正是在于作者既要进行高水平加工,如确立作文的目标、进行总体计划等,又要进行低水平加工,如分配注意给拼写、标点、简单句法等。这种低水平加工与高水平加工的同时性,增加了写作时各加工水平间注意分配的难度。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,将高低水平加工任务分开进行,先进行高水平加工,如作文思路的构思与计划,即“构思框架”模块;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的组织,梳理成文,即“写作表达”模块,最后再通过检查的方式核验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。以高低水平任务分开安排的方式,帮助学生减轻认知负荷。

2.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习作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、情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的,在这基础上学生才有表达的欲望,完成习作。本次习作设计体现了“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,让学生易于动笔,乐于表达”的精神。

3.本课教学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,设计面向全体学生,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、自主性和独立性,通过参考范例帮助能力较弱的同学,“学习资源包”的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,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、有需要的内容展开学习。

4.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,信息技术的介入让课堂的授课方式、学习方式,以及教学观念、评价体系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本次习作运用的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,丰富学生的知识面,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,高效地实现评价反馈,以及便于学习资源的收集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.能围绕中心选材,选取典型的、独特的视觉写出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事情、景物、情感。

2.能从多个角度写作,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,运用人物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具体,凸显文章的主旨。

3.通过绘制概念图理清完整的写作思路框架,根据概念图合理地谋篇布局写作文,让文章结构更丰满。

4.学会结合评价量表评价作文,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习作。

【教学重难点】

1.通过绘制概念图理清完整的写作思路框架,整理成文。

2.学会结合评价量表评价作文,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习作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学生: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梳理小学阶段了解到的写作手法并绘制成概念图。

教师:1.制作学生相册集,合成为视频。

2.录制两个微课:基础知识篇和能力提高篇。 3.准备四篇例文,其中两篇写好点评。 4.教学课件、点阵笔、点阵纸。

第一课时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境忆友情

1.配乐播放学生照片集导入,切入主题。 2.通过点阵纸同屏显示多个学生的词语,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。

二、开拓思路说选材

1.小组内梳理词语,打开思路。 2. 五分钟小组合作绘制简单的概念图,由组员的词语归纳出本次习作可以写作的内容。(人、事、景、物) 3. 展示学生作品,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品进行评价;教师保存小组作品。

三、知识回顾说写法

1.学生分享课前小组合作梳理的学过的写作手法概念图。

四、理清思路绘导图

1.十分钟自行创作习作概念图,理清框架,融入写法,可参考平板的范例。 2.教师选取值得探讨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,学生分享写作思路。有待提高的作品进行展示,让大家分析其优缺点,学生从中学习方法完善自己的概念图。 3.学生修改、完善概念图;教师保存个性化创作作品。

五、根据导图写作文

1.根据详细的概念图,写成篇章,限时25分钟。(预设第一课时只有10分钟的写作时间,第二课时继续花15分钟写作。)

第二课时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完成作文、个性化学习

1.未完成习作的同学继续写作。 2.规定时间(第二课时15分钟)内提前写完的同学,可以利用平板中的“学习资源包”观看两个微课(基础知识篇:审题与扣题;能力提高篇:好词佳句助力好作文)或者阅读4篇同主题的例文(其中两篇有点评,两篇无点评),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,从中吸收适合自己的习作方法。

二、作文分享与评价

1.分享从图到文的过程 教师选择学生的概念图及其习作同屏对比,引导学生展示从概念图到习作成文的过程。 2.学生根据《习作评价量表》,结合概念图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分,以及对同桌的作文评分、写建议。 3.反馈自评、互评情况。

三、作文修改与完善

1.教师把学生点阵笔切换红笔,学生根据评价量表,结合微课、例文、概念图和教师指导的内容,修改与完善自己的文章。 2.选择有代表性的修改进行展示。

四、写作总结提升

1.学生谈两节课的收获。 2.教师总结。

【板书设计】

难忘小学生活

选材: 景 人 事 物

写法:修辞手法

人物描写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
@2019 广州市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